风清气正促创新改革 能上能下强干部队伍——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关第三次聘期改革经验初探
按照省、市关于持续深化开发区“三化三制”和管理制度改革的部署要求,大同经开区党工委从2024年6月开始,通盘谋划,以较真碰硬、敢啃硬骨头的勇气决心,创新聘期考核、机构设置和选聘方法,进一步优化机构体制、选优配强人员,到2025年2月全员选聘到位,平稳圆满地实现了改革预期目标。
创新聘期考核、全面深入调研,
为改革奠定基础
区党工委于2024年6月出台了《大同经开区2022-2024年聘期考核和机构改革调研工作方案》,结合赴北京、天津、苏州、昆山等发达地区开发区学习经验,确定了聚焦经济发展、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全体选聘上岗、营造“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构建科学激励约束考评体系的整体改革思路。一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征求全区上下对机构改革、绩效考核、提升效能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249条。二是综合运用主客观结合评价方法和民主集中制。结合个人述职报告,对参与改革人员开展全覆盖谈话,同时主客观全面评价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个人;主观打分评价分类排名,部门(单位)负责人集中评价分数占30%,群众民主测评分数占70%。三是实行实名分段打分制度。分段制打分拉开了分数差距;实名制提升了打分的约束力、公信力和可信度,并且可倒查有疑点的极端分数。
创新机构设置、合理配置职能,
优化机构体制
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征求修改意见43条后,区党工委报请上级同意,于2024年12月印发了《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关第三次聘期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在机构数量不变基础上,聚焦主责主业整合优化职能配置。一是突出经济部门“扛大梁”作用。将原来的2个经济部门调整至4个,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组建投资促进部,化解招商力量分散问题;更名后的经济运行部、发展与行政审批部、应急与建设管理部,缩短管理链条,强化政策连贯性与项目落地效率,提升执行执法效率。二是明确“抓住链、依靠核”的经济发展主线。聚焦八条产业链,调整优化原5家副处级招商服务中心职能,集约高效开展服务项目和企业工作。三是发挥机构总量的最大效能。内设机构对外以上级对口部门界定职能边界,园区服务机构以七块区域和园中园主阵地为主、兼顾重点行业和国考工作;科级事业机构职能饱满,各司其职。
创新选聘方法、完善退出机制,
选优配强人员
根据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上岗员额总量及结构要求,区党工委于2024年12月底出台《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关第三次聘期机构改革人员选聘工作方案》,结合《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精神和个人聘期主客观综合考核结果,严格按照“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原则,压茬推进各级职员的选聘,于2025年2月全面完成。改革后,机关岗位总数设置下降11%;中层副处级机构负责人调整9人;正科级岗位数下降20%;副科级岗位数下降6%;科员岗位数下降12%。一是自上而下逐级选聘。区党工委研究决定中层副处级和科级选聘,科员以下采取“双选”形式,给予部门(单位)一定自主权,并优先选用各部门(单位)排名前50%的人员,防止走形变样。二是公平公正保证选聘风清气正。区党工委带头排除各种干扰,一把尺子量到底,对上岗的提出充分理由,对下岗的给予考核评价和测评得分排名等定性定量说法,为选好人用对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三是推心置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区党工委指派有关领导与下岗人员进行充分谈心谈话,用真心、真情和真理换来下岗职员理解、支持改革。四是合理安置未上岗人员。配套提前离岗、离职创业、交流企业等分流措施,未上岗人员由组织安排社区工作者等工作,并按同级别30%-80%的水平阶梯式确定业绩绩效。
总结聘期考核经验,机构改革之后又配套完善了《大同经开区年度综合考核办法》,强化激励约束并重的考核导向,助力干部能上能下,对改革成果也起到了“保鲜”作用。区属国有企业积极借鉴区机关改革考核经验奋力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区改革释放的动能红利和考核指挥棒的导向作用,使机关干部队伍精气神焕然一新,正在催化招商引资工作和全年经济指标数据向好向上演变。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